■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王耿华 通讯员 张玉碧 王金灿 文/图
“有人在叫我,我心里有希望了!”昨日下午,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胸外科的病房内,来自湖南的覃女士回忆起被困井底54小时突然听到有人喊她的那一瞬间,仍然心潮澎湃。13日9时许,她在晋江灵源街道一树林散步时,不慎坠入一口废弃的水井。48岁的她双手紧紧抓住井壁绝境求生,直到等来了晋江市瑞桐蓝天应急救援中心(以下简称晋江蓝天救援队)、安海消防救援站、灵源派出所民警等救援人员的救援!

被发现时,覃女士两只手紧紧抓着井沿,身体沾满污垢,不敢动弹。

吴加克下到井中进行救援

救援人员将覃女士固定在担架上,合力从井中吊上来。
意外 不慎坠井被困54小时 被蛇咬伤也不敢动
16日下午,晋江蓝天救援队负责人杜晓航和一名队员来到医院看望覃女士。躺在病床上的覃女士,双手手指皮肤都已经脱了一层,右手手臂上还有被蛇咬伤的伤口,经过井水长时间浸泡和蚊虫咬,她身上有不少伤口。
13日9时许,在附近工厂上班的覃女士到树林里散步。一片过膝高的草丛中竟藏有一口废弃的水井,她不慎一脚踩入,倒头坠入井中。
“还好我会游泳,将头露出水面。”覃女士回忆,她双手抓住井壁,又用手慢慢扒拉了三块石头垫在脚下的井壁上,托住双脚。
听说母亲失联后,覃女士的儿子李先生正在深圳出差,立刻赶到晋江。此前,覃女士的丈夫已经在这片树林中寻找了两遍。两天的时间,父子俩来来回回搜寻了6遍,但始终一无所获。
“最近的时候,我距离妈妈坠落的井口只有3米,但那边看过去没有人到过的痕迹,我也一直没听到妈妈的回应声。”李先生父子一遍遍在树林里呼喊着覃女士,然而越来越虚弱的覃女士尽管一次次进行了回应,但声音都没能传到搜救人员的耳中。
“最难熬的时候,好几条蛇爬到身上,我一动也不敢动,被蛇咬了也不敢动。”覃女士双手坚持抓着井壁,饿了、渴了就喝井水,手臂被蛇咬伤,身上又有多处被蚊虫咬伤,加上井水冰冷,说起自己如何坚持下来,她情不自禁哭了出来,“好几次我都好绝望,想放弃了,可是我还有70岁的妈妈、80岁的爸爸,女儿刚刚上大学……我丢下他们,他们怎么办?”
凭着这样的信念,覃女士双手抓着井壁,坚持了54个小时!
“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,患者双侧肋骨骨折,伴随轻微气胸,接受保守治疗就可以。”泉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林贤钻告诉记者,患者此前已经在当地医院检查过,后转院到一院。她身上有许多蚊虫叮咬的脓包,落井一天后右前臂曾被蛇咬伤,所幸经医生会诊,无明显的毒蛇咬伤症状。目前患者已无生命危险,观察两三天后即可出院。
搜寻 地毯式搜索遇转机 井口传来微弱呻吟
杜晓航15日9时许接到李先生的紧急求助电话。李先生说,母亲覃女士在13日9时多失联,离家前没有异常,也没有与家人吵架或自杀倾向。
情况紧急,杜晓航迅速召集10名救援队员,与覃女士所在工厂的十几名员工组成搜救队伍,展开地毯式排查。热成像无人机、水域探测装备、打捞钩轮番上阵,但一无所获。
“当天13时45分左右,我和另一名队员间隔2米正在排查,突然听到微弱的呻吟声。”杜晓航回忆,他们经过一片过膝高的草丛时听到了异响,他立刻凑近,听到了断断续续的呻吟声。循着声音找去,一口被杂草掩盖的井出现在眼前。他趴在井口,透过约1.2米宽的井口起初并没看到人,换了个角度看去,把他惊起一身鸡皮疙瘩:“覃女士头部以下都被泡在水中,两只手被水泡得发白,但仍紧紧抓着井沿,身体沾满污垢……”
杜晓航赶紧拨开井口的杂草,密切关注她的状况:“你还好吗?”
“还好。”覃女士的声音虽虚弱,却透着清醒。
“你有受伤吗?”
“没有。”
“脚踩得到底吗?”
“不能。”
“你会不会游泳?”
“不会就死了。”
“我们马上下来救你,你不用担心!”确定好情况后,杜晓航难掩激动地对着对讲机大喊:“找到了,找到了!马上把绳索拿过来!”
等待的时间,他想扔一瓶电解质水帮助覃女士补充体能,可覃女士虚弱地说:“我手没办法松开,没力气了,松开就会掉下去。”
救援 下水守护40余分钟 一小时生死营救终成功
对讲机里的消息让在车里做后勤的洪华梅等两名女队员瞬间如“打了鸡血”。“工厂刚好有梯子,我们两个人抬着梯子一路跑进去。”洪华梅回忆,树林里根本没有路,直线100多米的距离,因满是低矮的龙眼树,她们有时不得不弯腰穿行。
与此同时,负责水下探测的副队长吴加克迅速准备绳索救援装备,杜晓航则带着队员们清理井口、寻找锚点。待绳索装备到位,吴加克穿戴整齐后缓缓下井。“下井后我就把覃女士固定在自己身上。”吴加克说,他第一时间安抚覃女士:“你现在安全了,不用担心!”话音刚落,覃女士就瘫在了他身上。
考虑到覃女士已两天没吃饭,队员们赶紧递下盐碘,让吴加克小口喂她喝以补充体力。可新的难题很快出现:4米左右的梯子伸到井里根本探不到底,且没有担架,无法将人安全抬上来。
“回去拿太耽误时间,我们马上向119求救,把需要的装备和现场情况说清楚。”杜晓航说,就在这时,大家意识到120的担架或许能用,“我在岸上把担架的提拉安全点打好、布置完整,然后把担架送到井底下,吴副再把覃女士固定在担架上”。
安海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很快赶到,还带来了三脚架。“我个子高,就用腿帮她顶着,怕她支撑不住。”吴加克说,覃女士被固定在他身上时,人已近乎虚脱,“我只在井底待了40多分钟,上来后已经冷得瑟瑟发抖,很难想象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,非常令人惊叹”。
当天14时54分,在三脚架的支撑下,队员们合力将担架提拉到井口,随后把覃女士迅速转运到急救车上。她早已等候在旁的儿子和丈夫忍不住哭了起来。
“做救援工作这么多年,第一次遇到在这么极端环境下还能幸存的受困者,真的一切都值了!”时隔一天回想救援过程,杜晓航仍激动不已。
“专业!任何多余的、华丽的字眼都无法表达我们对蓝天救援队的感激!”李先生说,很庆幸他们及时找到救援队求助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